發布時間:2020-06-04
瀏覽次數:372
硅太陽能電池如今以90%的份額主導了全球光伏市場。隨著新技術的發展,研究和工業正接近半導體硅的理論效率極限。同時,他們正在開辟新的道路,以開發新一代更高效的太陽能電池。
弗勞恩霍夫研究人員使用具有0.002 mm極薄III-V化合物半導體的半導體層并將其粘結到硅太陽能電池上,實現了基于硅的多結太陽能電池的高轉換效率。相比之下,這些層的厚度小于人發厚度的二十分之一。可見光被砷化鎵鎵(GaInP)頂部電池吸收,砷化鎵(GaAs)吸收近紅外光,硅子電池吸收更長的波長。這樣,可以顯著提高硅太陽能電池的效率。
Fraunhofer ISE研究所所長Andreas Bett博士說:“光伏是能源轉型的關鍵支柱。” “與此同時,成本已降低到一定程度,以至于光伏電池已成為傳統能源在經濟上可行的競爭對手。但是,這種發展尚未結束。新的結果表明,如何通過提高效率來減少材料消耗,從而不僅可以進一步優化光伏電池的成本,而且可以以資源友好的方式進行制造。
早在2016年11月,弗萊堡的太陽能研究人員及其行業合作伙伴EVG就證明了30.2%的效率,到2017年3月將其提高到31.3%。現在,他們再次成功地極大地改善了硅的光吸收和電荷分離,從而創下了33.3%的效率新紀錄。該技術還說服了綠色技術獎2018評審團,并被提名為“能源”類別的前三名。
技術
為了取得這一成就,研究人員使用了微電子工業中一種眾所周知的“直接晶圓鍵合”工藝,將厚度僅為1.9微米的III-V半導體層轉移到了硅上。在高真空下用離子束在EVG580®ComBond®室中對表面進行脫氧,然后在壓力下將其粘合在一起。III-V子電池表面上的原子與硅原子形成鍵,從而形成整體式器件。從外觀上看不出其內部結構的復雜性:該電池具有簡單的前后接觸,就像傳統的硅太陽能電池一樣,因此可以以相同的方式集成到光伏模塊中。
III-V / Si多結太陽能電池由一系列相互堆疊的子電池組成。所謂的“隧道二極管”內部連接了三個由磷化銦鎵(GaInP),砷化鎵(GaAs)和硅(Si)組成的子電池,它們跨越了太陽光譜的吸收范圍。GaInP頂部電池吸收300至670 nm之間的輻射。中間的GaAs子電池吸收500至890 nm之間的輻射,底部的Si子電池分別吸收650至1180 nm之間的輻射。首先將III-V層外延沉積在GaAs襯底上,然后結合到硅太陽能電池結構上。在此,將隧道氧化物鈍化觸點(TOPCon)應用于硅的正面和背面。隨后去除GaAs襯底,實現納米結構的背面接觸以延長光的路徑長度。
年輕的科學家,第一作者羅曼·卡里烏(Roman Cariou)博士獲得了瑪麗·居里(Marie Curie)血統書(HISTORIC,655272)的支持,獲得了歐盟的支持。歐盟在NanoTandem項目(641023)中以及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BMWi在PoTaSi項目(FKZ 0324247)中也為這項工作提供了支持。
轉載請注明來源:m.ztcjxez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