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20-05-13
瀏覽次數:735
倒裝芯片 ( Flip Chip,FC) 技術是一種先進的電子封裝技術,其半導體裸片表面 ( 有源面或 I / O 面) 向下放置并與基板或芯片載體相鍵合,這個裸片被稱為倒裝芯片。與其他互連技術相比,FC 技術具有 I / O 密度高、互連線短、散熱性好、生產率高以及互連過程中可自對準等優點,它的進步大大降低了電子封裝工業的成本,顯著提高了封裝的可靠性和產量。FC 技術作為現代電子封裝中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技術之一,已經被廣泛應用于主機、服務器、個人電腦、筆記本電腦、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、游戲機等設備的處理器,網絡、電信等設備的專用集成電路 (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,ASIC) ,以及數據存儲設備的存儲器等領域。微系統作為在微納尺度上通過 3D 異質異構集成手段集成信號感知、信號處理、信號執行和賦能等多功能集成的技術,其對諸多模塊的 3D 集成亦需要大力借助 FC 技術。
FC 工藝由 IBM 公司于 1962 年發明,最早是應用在陶瓷基板上的固態邏輯技術。IBM 生產的第一代 FC 芯片如圖 1 ( a) 所示,為具有三個端口的晶體管產品。鍍 Ni 浸 Cu 的 Cu 球分別嵌入晶體管三個I / O 端口上的Sn-Pb 焊料凸點中,Si 芯片上的 Al-Si 接觸焊盤和焊料凸點之間沉積有 Cr-Cu-Au粘附層。圖 1 ( b) 所示為 IBM 第一代 FC 封裝件,可以看到陶瓷基板上倒裝了三個芯片[1]。隨著電子器件體積的不斷減小以及 I / O 密度的不斷增加, 1970 年,IBM 公司將 FC 技術發展為應用在集成電路 ( Integrated Circuits,IC) 中的可控塌陷芯片連接技術 ( Controlled-collapse Chip Connection) , 即 C4 技術。C4 技術通過高 Pb 含量的焊料凸點將芯片上的可潤濕金屬焊盤與基板上的焊盤相連,第一代技術中鍍Ni 浸 Au 的 Cu 球被淘汰,C4 焊球可以滿足具有更細密焊盤的芯片的倒裝焊要求。FC 技術不斷發展,芯片凸點發展為焊料凸點、金屬柱狀凸點以及柔性聚合物凸點等多種形式,互連材料包括含 Pb 焊料、無 Pb 焊料、Cu、Au、Ag、Ni、In 以及各向同性或各向異性導電黏合劑等,鍵合方法包含回流焊和熱壓鍵合等(晶圓鍵合機)。
(a) IBM 的第一代 FC 芯片
(b)IBM 的第一代 FC 封裝件 (三芯片)
圖1 IBM的第一代FC技術
FC 封裝的一般工藝流程如下:
1) 將帶有芯片凸點的 FC 芯片對齊貼裝在底部芯片或基板上;
2) 布局完成后,通過回流焊或熱壓鍵合工藝進行鍵合(晶圓鍵合機);
3) 互連形成后,在芯片周圍滴涂底填料,底填料會通過毛細作用填滿芯片與基板之間的間隙;
4) 填充完成后,將組裝件放在固化爐中進行底填料的固化。得到的 FC 封裝體的一般結構如圖2所示,包括芯片、互連結構、基板以及底部填料等幾個主要部分。
圖 2 FC 封裝體的一般結構
近年來,由于芯片功能要求的提高和芯片面積的縮小,處理器、ASIC 和存儲器的引腳數目不斷增加,間距不斷減小。此外,由于移動和便攜式電子產品的外形尺寸越來越小,芯片和封裝基板的厚度必須盡可能薄。而且,隨著 FC 的應用越來越廣泛,對其成本控制和封裝效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。以上因素迫使 FC 技術向著更高的引腳數、更緊密的間距、更薄的芯片、更薄的封裝基板、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封裝效率的方向發展,從而催生了諸多 FC 的新形式以及新技術。本系列將FC 封裝結構系統分解為芯片凸點、基板以及底填材料,介紹了 FC 技術以及 FC 技術最新的應用和發展方向。
(本文來自網絡,侵權刪除)
轉載請注明來源:m.ztcjxez.cn